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-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古诗赏析

来源:网络整理 时间:2024-04-22 05:38

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原文

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

唐·杜甫

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

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
绛唇珠袖两寂寞,晚有弟子传芬芳。临颍美人在白帝,妙舞此曲神扬扬。

与余问答既有以,感时抚事增惋伤。先帝侍女八千人,公孙剑器初第一。

五十年间似反掌,风尘洞昏王室。梨园子弟散如烟,女乐余姿映寒日。

金粟堆南木已拱,瞿唐石城草萧瑟。玳筵急管曲复终,乐极哀来月东出。

老夫不知其所往,足茧荒山转愁疾。

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-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古诗赏析

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赏析

唐玄宗时,出了一名以剑器舞而著名的女子,名唤公孙大娘,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,她在郾城舞剑器,当时的杜甫才六岁,他挤进人群,看到了公孙大娘的绝技,留下了极深的印象。

五十年后,他又再次见到了剑器舞,不过不是公孙大娘,而是她的弟子李十二娘。她的舞跟公孙大娘有着一样的风格,肆意豪放,却已经人近中年。联想到杜甫当时年方六岁,现在已经五十多了,想必公孙大娘更为老迈,杜甫感慨万千,写下了这首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。

公孙大娘风采别样,每次她一舞剑器,四方轰动,观众密集如山,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,大惊失色,只觉得天地都随着她的剑在飞舞。光辉闪耀就像后羿射落的九个太阳,矫夭变化就像天神骑着神龙飞舞在天际。起舞时动作迅疾如雷鸣电闪,收势如江清海碧,平静无波,水光潋潋。当年身姿绰约的公孙大娘已经老了,她珠袖翻飞的舞姿也看不见了,现在只有她的弟子传下了她的技艺。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舞剑器,衣袖飞扬依稀有公孙大娘的风姿,我与她聊起了旧事,知道了当年玄宗皇帝的八千侍女中,公孙大娘的舞剑器一直都是排第一名的。五十年的时光过得真快,安史之乱使王室衰败,长城内的皇家乐工在战乱中流落四方,歌姬舞女们都老了,金粟山上玄宗墓上种的小树现在已经很粗壮了,瞿塘峡白帝城也已经草木萧条的模样。宴会上急促的乐曲声已经停歇,观舞的欢乐情绪也渐渐消散,月亮也渐渐东升。我真不知道该往何处去,走得脚底起了茧在这山中转又有什么用呢?

剑器舞在唐朝属于健舞的一种,这种舞娱乐性强,豪放有力,挥洒自如,看起来相当洒脱,在当时流传甚广,而健舞不单单只剑器舞一种,还有胡旋、柘枝、胡腾,等等。

唐朝前期,西域各国多次向唐朝进贡跳胡旋舞的舞女,很多西域的舞蹈就是从那时传入中原。

胡旋舞是一种与剑器舞风格类似的舞,因为跳起来左旋右转,迅疾如风,在西域流行较早,所以称为胡旋舞。

胡旋舞在天宝年间大为盛行,人人都在学习跳胡旋舞,有白居易《胡旋女》为证:“天宝季年时欲变,臣妾人人学圆转。”是说,天宝末年要发生大变乱了,臣子宫女们却还在学胡旋舞,可见胡旋舞在宫内的盛行。

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就很擅长跳胡旋舞,常常在宫中拉着宫女们一起跳,而当时被唐玄宗荣宠的安禄山,也很擅长跳胡旋舞,据传他肥胖无比,肚子大得垂过了膝盖,体重达到三百多斤,但是他在唐玄宗面前跳起胡旋舞来,轻松自如,迅疾如风。

与胡旋舞类似的另一种舞蹈叫胡腾舞,这种舞和胡璇最大的不同,便是由男子独舞。舞时,头上戴尖尖的帽子,帽子上缀了闪亮的珠子,身穿窄袖的胡服,用绣着花纹的长带子束衣,一端自然下垂,舞蹈的时候随风飘舞。

时人刘言史在观看了胡腾舞的表演后,写下了一首描写胡腾舞者的诗:“织成蕃帽虚顶尖,细氎胡衫双袖小。”

在唐代,不管是跳哪种舞蹈的,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属于地位低下的阶层,以舞蹈为生的人,在唐代被称为“歌舞伎”,他们不是来自西域,就是出生平民,迫于生计,只能选择做舞者。

诗人李翱在驻守潭州时,在府中举办过宴会,席上有一名跳柘枝舞的舞女引起了另一位官员殷尧藩的注意,这名舞者面容憔悴困苦不堪,身形消瘦,神情忧伤。殷尧藩当即认出了这位舞者,原来竟是苏州太守韦应物的女儿。

殷尧藩写了一首诗送给这个姑娘:

姑苏太守青娥女,流落长沙舞柘枝。满座绣衣皆不识,可怜红脸泪双垂。

原来姑苏城的太守之女,现在竟流落到长沙为别人跳柘枝舞,在座锦衣玉食的各位都不知道她是谁,可怜她秀丽的容颜上两行清泪。

这首诗被李翱发现了,他询问过后才知道,这跳柘枝舞的姑娘居然就是大诗人韦应物的女儿,因为父兄早亡,她一个人孤苦无依,实在不知该如何生活下去,才会以跳柘枝舞为生。

李翱知道后很难受,叫姑娘换下舞衣,穿上普通衣服去见自己的夫人,夫人知道姑娘的身世后也非常可怜她,又见她长得容姿不俗,楚楚大方,便由李翱出面,将她嫁给了李翱的一个年轻门人。

其实,不管是柘枝舞还是胡旋舞,或者是剑器舞,都比不上一种舞蹈出名,那便是“霓裳羽衣舞”。

八月十五中秋节,玄宗皇帝和侍从们在宫中的蓬莱池边赏月,万里无云的天空中,明月高悬清辉遍洒。皇帝在半夜时做了一个梦,睡梦中去了月宫,三宫六院的嫔妃们真担心他一去不回。月宫中的仙乐声在半空回荡,只听到玉石叮当作响,埙和篪也和谐地吹奏,皇帝听着美妙的仙乐还没结束就已经回到了人间,等醒来却已经忘记了大半。

玄宗醒来时,正好西凉府进献《婆罗门曲》,玄宗听后觉得曲子的声调和自己在月宫中听到的有很多类似,于是根据他的回忆,结合上《婆罗门曲》,编成了新的《霓裳羽衣曲》。

《霓裳羽衣曲》编成了,自然是皇帝和杨贵妃第一个欣赏,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,杨贵妃还招来梨园弟子,亲自教习他们演奏乐曲,排练舞蹈。

大诗人白居易曾欣赏过全部的霓裳羽衣舞,特意写了一首《霓裳羽衣歌》来做纪念:

烟蛾敛略不胜态,风袖低昂若有情。上元点鬟招萼绿,王母挥诀别飞琼。

白居易的笔下,舞女们体态轻盈,风姿绰约,穿着特质的舞衣,带着装饰了步摇的花冠,随着音乐翩翩起舞,她们姿态优美,迎着风的衣袖传递出无限情意。就像上元夫人招来了萼绿华,又像是王母娘娘挥动这衣袖告别许飞琼。

霓裳羽衣舞,虽然优美却绝世,安史之乱中,霓裳羽衣曲在兵荒马乱中逐渐失传了,曾经轰动一时的舞蹈,那么精绝的曲调,却在战火中消散殆尽,不由让人为之叹息。

更多杜甫的诗

阅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