胭脂何事,都做颜色染芙蓉-杨炎正《水调歌头》古诗赏析

来源:网络整理 时间:2024-04-22 05:20

水调歌头原文

水调歌头

南宋·杨炎正

把酒对斜日,无语问西风。胭脂何事,都做颜色染芙蓉。放眼暮江千顷,中有离愁万斛,无处落征鸿。天在阑干角,人倚醉醒中。

千万里,江南北,浙西东。吾生如寄,尚想三径菊花丝。谁是中州豪杰,借我五湖舟楫,去作钓鱼翁。故国且回首,此意莫匆匆。

胭脂何事,都做颜色染芙蓉-杨炎正《水调歌头》古诗赏析

水调歌头赏析

杨炎正和岳飞一样,是一名抗金将领。岳飞的《满江红》豪气冲天,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”,杨炎正的名号虽不及岳飞来得响亮,其拳拳之心却丝毫不比岳飞少。《水调歌头》的写作时间正是靖康之耻后,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,躲在临安建立小朝廷,贪图享乐,对金国实行不抵抗政策,杨炎正作为抗金将领,抱负无法施展,才能无处发挥,自然悲恨交加,他那满腔的愤懑只能写在纸上给后人看。

要说词人的心中的愁有多深,开篇就能看出来。把酒对斜日,无语问西风。在古人看来,酒最大的用处就是消愁,心情不好的时候,他们都喜欢喝上两杯,若是醉了更好,可以麻痹自己,不再去想那些烦恼的事。

夕阳西下,西风阵阵,天气的萧瑟使得杨炎正一怀愁绪更加深了,他端着酒杯,一边自斟自饮,一边想着那些愁事。南宋统治者对抗金的态度,摆明了他注定壮志难酬了。他不怕死,就怕家园难以收复,眼下尚且平安的南宋朝廷迟早会成为金人的囊中之物。这么多心事压得他难受,越想越痛苦,于是一杯又一杯酒下肚,到后来竟无语凝噎,不知该说什么来表达他的愁苦。

只是那满池的荷花根本不懂人心之苦,她们开得依旧鲜艳灿烂,就像昭明太子萧统《芙蓉赋》中所说的那样,“初荣夏芬,晚花秋曜”。如此鲜红的花朵,怕是刚用女儿家擦脸的胭脂染过的吧?可笑那胭脂本就是用花捣碎做,如今为何又被用来给水芙蓉染色呢?这就是他想问西风的问题,你是水芙蓉的主宰,你可以控制她们的命运,为何在我这么忧心忡忡的时候,让花儿在我面前开得这么鲜艳?

怨完水芙蓉之后,词人的目光又转移到了夕阳下的江面之上。被夕阳染红的江面,波光粼粼,若换做他人来看,肯定会感叹暮江的美,白居易的《暮江吟》不就是歌颂黄昏江面的美丽吗?“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珍珠月似弓。”果然换一个人换一种心情,杨炎正根本看不到夕阳江面的美不美,他心中是愁,眼中看到的也是愁。那千顷江面,里面装的不是水,而是万斛的愁呀!

当然这个万斛是泛指,不过是为了表现愁之多。斛是古代一种容量单位,跟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升两升的“升”本质相同,比如词牌名一斛珠,原意说的就是珍珠的多少,《说文解字》中说,一斛等于十斗。且不去管一斛到底有多少,词人既然说千顷江面有万斛离愁,证明他心中的愁苦必定不少。

杨炎正计量心中愁苦的方式还真是妙,他不直接说我有满腔愁苦无处说,而是来一句“暮江千顷,中有离愁万斛,无处落征鸿”,意思是,你看,这江面有千顷,虽然很宽广,但是里面的离愁有万斛,根本没有位置容下别的东西,飞过的鸿雁也找不到地方栖息了,那么人呢?国家之大,万里河山,如今却蒙受靖康之耻,带着满腔愁怨的人,又怎能找到一块乐土。唯有倚靠在栏杆之上,借酒消愁,愁中生愁。

若生在太平盛世,谁愿意去战场厮杀?像岳飞等将士,主张抗金并非崇武好战,而是为国家的前途所忧心,想护卫家国,保百姓安宁。但是朝廷没有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,作为主张抗金的众多将士中的一位,杨炎正所想的,也是国家安定之后,所有人都能有稳定的生活。

假如可以选择,他宁愿像陶渊明一样,不问世事,隐居深山,采菊东篱下,每日听鸡鸣而起,看落日而归。又或者学范蠡,在越国大败吴国,一雪前耻之后,飘然远去,游走山水之间,一叶扁舟,一根鱼竿,垂钓江河之中,怡然自得。只可惜这些都是空想,他壮志未酬,怎么舍得离去?愁就愁在,没人给他一个报国的机会,更没人给他一个退隐的理由。

天下豪情壮志者千千万,奈何事事不由人,纵使一腔抱负,又岂能留住故国的昔日明月?

更多杨炎正的诗

阅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