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稹之曾经沧海:还将旧时意,怜取眼前人

来源:网络整理 时间:2024-02-17 11:51

【成语】曾经沧海

【释义】曾经:经历过;沧海:大海。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,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。

【出处】唐·元稹《离思》诗: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”

尽管十五岁就已经明经及第了,但元稹觉得自己年龄尚小,不如再考个进士,以使自己以后能更顺利地得以授官。

于是,他回到家,继续刻苦攻读。刚过二十岁时,他来到蒲州(今山西永济),住在母亲一个远亲的家里,还在河中府找了个差使,算是当官前的实习。

在实习期间,元稹认识了一个名叫双文的女子。双文的家和他的住处离得并不远,两人一见钟情。

男女都是才貌双全,又彼此情投意合,自然很快进入热恋状态。该说的都说了,该做的也都做了。

双文对元稹说:“你要对我负责。”

元稹说:“必须的!考完进士后我就娶你。”

贞元十七年(公元801年),二十三岁的元稹来京考试了,可惜未考中。虽然失落,但在之后的时间里他却积累了一些京城人脉。尤为关键的是,京兆尹韦夏卿认识了他,且对他颇有好感。

有人就对元稹说:“你看韦大人这么喜欢你,他又有个女儿叫韦丛,这你心里还没有数吗?”

韦丛给元稹的印象的确不错,端庄贤淑,善解人意。要是能与她结合,不仅会收获个贤妻,还会攀上个有用的老丈人。

韦夏卿和元稹见过几次面后,也有了把女儿许配给元稹的意思。

然后,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。

第二年,元稹毫无悬念地通过了制科考试,并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。

官位有了,前途有了,可以结婚了。

可,那个初恋咋办?元稹心里权衡了一番,最终还是放弃了双文。

二十五岁的元稹和二十岁的韦丛成亲了。

婚后,因岳父要到洛阳上班,而韦丛又是岳父最疼爱的小女儿,所以元稹夫妇就把家安在了洛阳。此后的一段日子里,元稹便常在长安和洛阳两地之间来回。

元稹在长安住于靖安里第,一个人的时候,他常常会想起双文姑娘,心里也很是愧疚。

干校书郎不久,元稹认识了来京应举的李绅。李绅寄居他家期间,他就把自己和双文的故事讲给李绅听,还把故事中双文的名字改成了莺莺。

李绅被元稹的爱情故事所打动,很快为之创作了一首《莺莺歌》。接着,元稹自己又写了一篇《莺莺传》。

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,现在有了靠山,有了家,元稹准备在官场上一展身手了。

当了两年校书郎,元稹登上了左拾遗的职位。在其位则谋其政,元稹开始频繁地给皇上提意见、挑毛病,结果就得罪了朝中的一些权臣。

权臣们一生气,就开始反挑元稹的毛病。等韦夏卿一病故,元稹便被贬为河南县丞。被贬的诏书刚下来,老家又传来消息:母亲郑氏去世了。元稹要回家丁忧,县丞之任不能赴。

韦丛也陪着一同回去。居丧期间,家里穷得简直揭不开锅。幸亏,当年一同登科的白居易借钱来资助;幸亏,妻子韦丛是个通情达理、能够与丈夫同甘共苦的女子。要不然,元稹恐怕真要撑不下去了。

看到元稹衣服要换洗了,韦丛就翻箱倒柜去找,看看还有没有稍微新一点的;

元稹想喝点小酒,没钱买,韦丛就拔下头上的金钗去换钱;

家里只有豆叶吃了,可看上去韦丛却吃得津津有味;

家里没柴禾了,韦丛就仰着脸看着门前的那棵老槐树,希望多飘下点落叶用来烧火。

很多的时候,元稹会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妻子做针线活或整理妆容,心中满是怜爱。

有一次,元稹突然谈到了“谁先走”这个话题,没说两句,韦丛就慌忙捂住了他的嘴。

这样的日子虽苦,但元稹感受到的却是妻子带给他的浓浓爱意。

三年服丧期满,元稹在新任宰相的关照下,升为监察御史,并被安排到东川(今四川东部)负责查案。

办案期间,元稹结识了蜀中名妓薛涛,上演了一出年龄相差十岁的“姐弟恋”。薛涛动了真情,但元稹只是逢场作戏,在他心中,还是韦丛值得相守终生,所以,一回京,他就用一首赠给薛涛的诗,为两人的关系作了小结。

在监察御史任上,元稹的待遇大幅提高了。可家中的好日子刚要开头,韦丛却病故了。这突然的打击让元稹哀痛万分,爱妻仅仅和自己相守七年,还没尝到多少生活的甜头,就撇下一个女儿走了。

此后多年内,每想到韦丛的音容笑貌和两人在一起的生活细节,元稹都会黯然神伤。

元和五年(公元810年),元稹在出差途中,因和偶遇的大宦官仇士良争夺旅馆“上厅”而被打,到京告状没赢不说,还被那个宠宦官的宪宗贬为江陵士曹参军。

到了江陵,他自是不爽,伤心往事也一齐涌上心头。

那就用一首首悼念亡妻的诗来“遣悲怀”吧:

谢公最小偏怜女,自嫁黔娄百事乖。

顾我无衣搜荩箧,泥他沽酒拔金钗。

野蔬充膳甘长藿,落叶添薪仰古槐。

今日俸钱过十万,与君营奠复营斋。

昔日戏言身后事,今朝都到眼前来。

衣裳已施行看尽,针线犹存未忍开。

尚想旧情怜婢仆,也曾因梦送钱财。

诚知此恨人人有,贫贱夫妻百事哀。

闲坐悲君亦自悲,百年都是几多时。

邓攸无子寻知命,潘岳悼亡犹费辞。

同穴窅冥何所望,他生缘会更难期。

惟将终夜长开眼,报答平生未展眉。

走的人永远地走了,留下的只是生者无边的相思。

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

取次花丛懒回顾,半缘修道半缘君。

(《离思五首·其四》)

元稹想:哪个女子还能比韦丛好呢?自此之后,谁还会走进我的心中?

一天,元稹和一位朋友一起喝酒,说起了韦丛,不觉就醉倒了。醒来后,元稹见朋友泪湿眼眶,惊问原因,友答:你醉时,嘴里还不断喊着韦丛的名字,念叨着你们以前相处的事情。

也许,真的没有别的女人能走进元稹心里了,但并不等于他不容许别的女人走进他的生活啊!

在江陵这个陌生地方生活了几个月,美男子元稹终于没耐住寂寞,他要纳妾了。所纳之妾姓安,元稹为之取名安仙嫔。

安仙嫔为元稹留下一子一女后,就病死了。

元和十年(公元815年),元稹调任为通州(今四川达县)司马。刚到通州,他就大病了一场,差点送了小命。

好在大难不死,病愈后又被前涪州刺史裴郧的女儿看上,于是元大才子又梅开三度,娶了那个名叫裴淑的女子。

元和十三年(公元818年),元稹又开始连年升官,先后任虢州长史,膳食员外郎,祠部郎中,中书舍人,工部侍郎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。

在宰相位仅三个月,元稹便被排挤出朝,先任同州(今陕西大荔县)刺史,两年后又任越州刺史、御史大夫兼浙东观察史。

到越州时的元稹,已经四十好几了,但一见到美女,多情又风流的他怎能不演绎点故事出来呢?

其时,元稹已和老相好薛涛联系上了,还准备将人家接过来呢!可他又遇到歌女刘采春了,元稹一比较,还是刘采春的优势明显,年轻又漂亮,还多才多艺。薛涛?那算了。

因此,一见到刘采春,元稹便准备“采春”了。尽管对方有丈夫,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?

先赠诗赞美:

新妆巧样画双蛾,谩里常州透额罗。

正面偷匀光滑笏,缓行轻踏破纹波。

言辞雅措风流足,举止低回秀媚多。

更有恼人肠断处,选词能唱望夫歌。

(《赠刘采春》)

然后,就是暗通款曲了。

说好的“报答平生未展眉”呢?说好的“取次花丛懒回顾”呢?

这问题得让元稹的好友白居易来回答:

男儿若丧妇,能不暂伤情?

应似门前柳,逢春易发荣。

风吹一枝折,还有一枝生。

(《妇人苦》)

元稹在越州任上干了六年后,唐文宗把他调入京城任尚书左丞,在朝中又受排挤,被贬为武昌军节度使,直至一年后暴病而死,年五十三岁。

元稹爱美女,也被美女爱。他懂得欣赏,心存感念,也会快速移情别恋。他深知没爱的人生是可悲的,所以他见到上阳宫那些白发宫女们,才会写出《行宫》这样短小精悍而又意味悠长的“哀怨”之诗:

寥落古行宫,宫花寂寞红。

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玄宗。

元稹之曾经沧海:还将旧时意,怜取眼前人

诗人卡片

元稹(779—831),字微之,唐朝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与白居易关系亲密,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,世称“元白”。代表作有《遣悲怀三首》《行宫》《离思五首》《连昌宫词》等。

阅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