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握笔题诗易,荷戈征戍难"出处意思赏析-乱世书生寄内诗

来源:网络整理 时间:2024-04-20 02:06

握笔题诗易,荷戈征戍难出自河北士人《寄内诗》:握笔题诗易,荷戈征戍难。惯从鸳被暖,怯向雁门寒。瘦尽宽衣带,啼多渍枕檀。试留青黛著,回日画眉看。

作品原文

寄内诗

河北士人

握笔题诗易,荷戈征戍难。

惯从鸳被暖,怯向雁门寒。

瘦尽宽衣带,啼多渍枕檀。

试留青黛著,回日画眉看。

握笔题诗易,荷戈征戍难。惯从鸳被暖,怯向雁门寒。

瘦尽宽衣带,啼多渍枕檀。试留青黛著,回日画眉看。

——河北士人《寄内诗》

"握笔题诗易,荷戈征戍难"出处意思赏析-乱世书生寄内诗

寄内诗赏析

这首诗的作者,没有留下名字,《全唐诗》中只称他是“河北士人”,即河北之地的一个书生。当时,他被征到藩镇朱滔的军中,是朱滔命他作的此诗。

这朱滔本来是安禄山旗下的将佐,安禄山叛乱时,他也随从作乱。安贼死后,安史余贼大败,朱滔等见形势崩溃,就又降唐。但是朱滔这等拥兵一方之人,根本就不服从唐廷的指挥。在税收、军政等方面都是“高度自治”——全由藩镇头目(节度使)一人说了算。当然说起唐时的藩镇割据,也不能不说和唐廷当时昏聩无能、朝纲混乱有关。

唐朝初期,唐太宗、唐高宗时,赏罚还算比较得体,武则天时就开始枉杀程务挺、黑齿常之等大将,而唐玄宗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了高仙芝、封常清两人。威震一方的大将看到这些不免都有些寒心。后来的唐廷更加昏聩无能,凡事由太监掌权。所以这些大将拥兵自守,保全自身也是没有办法的。

当然,朱滔还是个比较特殊的人,作为一个忽降忽叛的藩镇头子,当然要大举扩充军队。这些军阀们才不管什么国家条例,男子十五岁以上的都抓到自己的队伍里来,甚至弄得整个城都空了。朱滔将捉来的不少平民一律编入自己的军队。

一次,朱滔骑上高头大马来校场上检阅这些士兵。忽然,他瞧见一人,长得白白净净、仪表儒雅,但却身形单薄,抱着一根长戟在风中哆嗦。朱滔一看他就是个白面书生,就把他叫出来问道:“你是做什么的啊?”此人答道:“读书人。”朱滔又问:“家里有老婆吗?”这书生答道:“有。”朱滔说既然你说是读书人,必然会作诗,写一首诗给你老婆,让我看看!于是该书生要过纸墨,伏在地上写了本篇中这首诗。

这首诗头两句说自己是个惯摇笔杆子的书生,现在让拿枪杆子实在是太难为我了。而“惯从鸳被暖,怯向雁门寒”,这句其实和前一句差不多,并且就笔者来看,这句非但有重复之嫌,还弄不好有犯嫌之虞——“我习惯了鸳鸯被中的温柔乡,现在让我去雁门边塞这样的苦寒之地是多么可怕”,这要是碰上脾气不好的将官,说不定劈头就是两鞭子。

接下来的四句诗,也说的无非就是一个意思——自己夫妻分离,涕泪交零,渴望有一日能回家团聚。总体来说,这首诗虽然也算得上工整,但也只平平无奇,并没有很新奇的巧思。朱滔也只粗通文墨,加上可能那天心情也不错,却点头称好。

朱滔又说,你再替你的妻子写首诗。此人赶忙又写出一绝:“蓬鬓荆钗世所稀,布裙犹是嫁时衣。胡麻好种无人种,合是归时底不归?”(《怀良人》)说实话,这首诗比上面那首更强点,起码一句是一句的意思,不像前一首四句说一个意思。此诗以该书生妻子的口吻说道:“像我这样贫困的女子世间少有,蓬头乱发,荆棘为钗,身上穿的还是刚出嫁时的衣服。胡麻(芝麻,相传由夫妇前后相随播撒而种才能茂盛)该种了,夫君你也该回来了,怎么还不回来呢?”倒是写得相当不错。朱滔听了,当场将这个书生放回家,还特意给他发了一点钱帛当路费。看来唐代对读书人尤其是诗人还是普遍比较尊重的。

朱滔一生首鼠两端,时降时叛,乃是个声名狼藉的人物。他有个哥哥名叫朱沘,曾作乱并篡位称帝,伪号“大秦”,朱滔也被封为伪“皇太弟”。朱滔曾勾引回纥等杂虏到中原帮助他攻打唐军和其他藩镇,为祸甚多。最后朱滔因不得人心,被杀得大败,回纥“盟友”也狼狈夺路而逃,朱滔只剩下极少数的残兵败卒,逃回老窝幽州后不久就病死。

朱滔虽属凶恶寡德之辈,生平亦有一善。因两首诗而放了作诗的这位书生,使之夫妻团聚,应该说还是做了件好事。比起后来张献忠等人出于变态心理,最恨读书作诗之人要好多了。李涉写诗能让强盗放走他,这个无名士子能让“军阀”朱滔放走他,看来唐朝时,写诗确实是件很有用的本事。

【相关阅读】

更多河北士人的诗

阅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