捭阖术原文解读
【原文】
粤若稽古,圣人之在天地间也,为众生之先。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,知存亡之门户,筹策万类之终始,达人心之理,见变化之朕焉,而守司其门户。故圣人之在天下也,自古至今,其道一也。
【解读】
《捭阖》是《鬼谷子》第一篇,也是全书的总纲,它阐明了这部书的总原则。所谓“捭阖”,就是开合,乃是谋划战略、游说别人的根本法则。南朝时期的著名隐士、有“山中隐士”之称的陶弘景认为:“捭,即拨动的意思;阖,乃闭藏之意。凡是和别人交谈,其方法是要么拨动、挑逗对方,引诱或者刺激此人,让他把话说出来;要么我什么也不说,让对方说出他自己的想法。”本节讲的是圣人,也就是懂得捭阖之术的人可以通晓人心所想,事先见到事物变化的征兆。预见到事物变化的趋势,就能够把握天下大势,顺应时代潮流,开创恢宏的事业,取得辉煌的成就。商汤就是一个“见变化之朕”的人。夏代最后一个君主桀统治期间,社会凋敝,民不聊生;夏桀又十分残暴,不体恤百姓,只知自己一味地享乐。而商汤却十分贤明,爱惜百姓,关心人民疾苦。商汤对当时的时局进行了富有远见的预测,他认为现在人民对夏桀恨之入骨,夏桀的统治非常不稳固,到了该推翻他的时候了。商汤征伐夏桀前,他做了一次军事动员,以鼓舞军队士气,让士兵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合乎正义的。他说:“并不是我愿意进攻夏朝,也不是我敢于贸然攻打夏桀,而是因为夏桀犯下滔天大罪,令人发指。上天要夏桀灭亡,我这么做是顺应上天的旨意。夏桀统治下的人民对其恨得咬牙切齿,纷纷说,夏桀这个太阳什么时候能够落下啊,我们愿意和他一起灭亡。你们看,他的德行败坏到何种程度?为了顺应天命,为了老百姓的疾苦,我们也一定要去讨伐他。”果然,经过激烈的战争,商汤打败了人们恨不得与之同归于尽的夏桀,建立了商王朝。但是,历史上不能把握历史潮流,认不清历史大势的人,也比比皆是,如袁世凯。辛亥革命胜利后,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,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,人们对封建帝制都疾之如仇。可是袁世凯在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后,居然异想天开要当皇帝。这一来,他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,人民一致反对,结果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就在全国上下的唾骂声中下台,不久就一命呜呼。袁世凯之所以不识时务要当皇帝,就是他没有认清时势,没有很好地明白“达人心之理,见变化之朕”、不能够“知存亡之门户”的结果。
【原文】
变化无穷,各有所归。或阴或阳,或柔或刚,或开或闭,或弛或张。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,审察其所先后,度权量能,校其伎巧短长。夫贤不肖、智愚、勇怯有差,乃可捭,乃可阖;乃可进,乃可退;乃可贱,乃可贵;无为以牧之。审定有无与其实虚,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。微排其所言,而捭反之,以求其实,贵得其指,阖而捭之,以求其利。或开而示之,或阖而闭之。开而示之者,同其情也;阖而闭之者,异其诚也。可与不可,审明其计谋,以原其同异。离合有守,先从其志。
【解读】
本节讲使用人才一定要考察对方的智谋和能力,充分认识其长处和短处。诸葛亮和曹操都是用人大师,但是也有所不同。《三国演义》一开始,刘备就已经建立了以关羽、张飞为核心的人才团队,后来又有赵云加入。但是,此时的刘备却郁郁不得志,屡战屡败,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。诸葛亮的巨大价值,在于为刘备制定了一生最关键的政治发展规划。在三国时代规模最大、最具决定性的战役——赤壁之战中,刘备集团在诸葛亮的策划下,取得了重大胜利。可是,通过细读《三国演义》就可发现,在赤壁之战及其后续事件中,诸葛亮运用最多的却不是关羽、张飞,而是赵云。前往拜风台带赵云,是看中他武艺超群带来的威慑力;选派赵云陪同刘备去东吴相亲,是因为赵云谨慎小心,能依计行事;就连最后从孙夫人那里夺回阿斗,诸葛亮还是用了赵云,因为他原则性强,不怕得罪人。相比之下,赤壁之战并无太多关羽和张飞的影子,而且关羽还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,这显然是诸葛亮的有意安排。诸葛亮多次重用赵云,是因为赵云不计较得失,乐于服从安排,有杰出的军事才能,而且武艺超群。自长坂坡、赤壁战后,赵云拒绝桂阳原太守赵范的美人计,不仅是不为女色所动,而是意识到赵范并非真投降,显示出其识人能力。刘备夺取益州后,有人提出将成都城外的桑田野地分给众将领,他再次冒着得罪一干人的风险而反对,显示其具有大局观念,富有战略眼光。赵云虽武艺超群,却不是个好大喜功的个人英雄主义者。所以,诸葛亮正是因为发现了赵云的这些才能,才在重要的场合都起用赵云。
可是在“失街亭”中,诸葛亮却错用马谡。其实,刘备早前对马谡就有“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”的评价,但是诸葛亮并没有放在心上。从这一点上说,诸葛亮用人并不如刘备。马谡其实也是才华横溢,在七擒孟获战争中定下关键谋略,并非不可大用。只是他是一个优秀的参谋人才,并不适合去前线独当一面。
曹操也是知人善任,他用人务必各尽其才。当时天下大乱,人民都不从事农业生产,军队缺乏粮食,羽林监枣祗和骑都尉任峻有农业生产方面的才干。枣祗提出建置屯田,曹操接受其建议,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,任峻为典农中郎将,在许都附近募民屯田,得谷百万斛。于是各州郡也置屯田官,使得仓库内粮食堆积。曹操征伐四方,再也没有运粮之劳。杜畿有治理地方的才能,曹操就授以方隅重任,任命他为河东太守,结果河东十六年中,是天下治理得最好的。曹操对选拔武将也十分重视。濮阳之战中,曹操率部队与吕布展开激战,战斗从早上打到傍晚仍不分胜负。曹操募人陷阵,典韦率领应募者打头阵。敌军弓弩乱发,射箭如雨,典韦在距离敌人只有五步时持戟大呼而起,大戟所至,敌人不死即伤。曹操马上拜典韦为都尉,命令他率领数百亲兵,保护主帅的大帐。曹操对待投降之人也很是宽容,只要投降者有才干。他任用在檄文中辱骂自己三代的陈琳;能厚待杀了自己长子和爱将典韦的张绣。张邈叛变,劫走毕湛的母亲弟弟和妻子,曹操考虑到孝道,对毕湛说可以去张邈那边。毕湛表明自己并无二心,但转身就跑,还又被曹军擒获。众人以为毕湛口是心非必死,但曹操却任命他做鲁相,理由是其人能孝敬父母,难道还不会忠于国君。曹操在兖州时,曾推荐魏种为孝廉,兖州发生叛乱后,曹操曾说:“只有魏种忠心耿耿,不会逃跑。”没想到魏种也逃跑了,躲在射犬。曹操知道后非常气愤,后来他攻下射犬,生擒魏种。但他并没有杀魏种,而是任命他为河内太守。曹操说:“唯其才也!”还是很欣赏他的才能。
由以上事例比较可知,诸葛亮、曹操都是当时的盖世英雄,都能够知人善任。但就二人比较来说,曹操更能够“度权量能,校其伎巧短长”。这也是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【原文】
即欲捭之贵周,即欲阖之贵密。周密之贵微,而与道相追。捭之者,料其情也;阖之者,结其诚也。皆见其权衡轻重,乃为之度数,圣人因而为之虑。其不中权衡度数,圣人因而自为之虑。故捭者,或捭而出之,或捭而纳之;阖者,或阖而取之,或阖而去之。捭阖者,天地之道。捭阖者,以变动阴阳,四时开闭,以化万物。纵横、反出、反复、反忤,必由此矣。
【解读】
本节讲运用捭阖之术贵在周密。如果捭阖之术运用恰当,可以一举制胜;如果运用得不好,很可能使得自己门户大开,从而一败涂地。魏明帝死后,司马懿和曹爽辅政,曹爽用明升暗降的手法,剥夺了司马懿的军权。司马懿为了能够东山再起,只好韬光养晦,自称有病在身,多年不上朝。即便这样,曹爽还是不放心,派自己的亲信李胜去察看司马懿的病情。司马懿让两个侍女扶着,没说上几句话就假装不行了,气喘吁吁。当侍女给他喂粥时,他吞咽得非常艰难,而且粥汁顺着口角流出,洒在胸前的衣服上。李胜见状,回去后向曹爽做了详细汇报。曹爽听后大喜,以为司马懿不足为虑,就放松了警惕。孰料,十年后,司马懿趁曹爽不做防备、外出祭奠皇陵的机会,突然发动政变,控制了朝廷,并把曹爽及其亲信以各种罪名杀掉,从而掌握了大权。从司马懿一方看来,他成功运用了捭阖之术,做到了“即欲捭之贵周,即欲阖之贵密”。反观其对手曹爽,虽然也想通过“捭”来了解司马懿的内情,却被司马懿以“阖”的手段挡回去了,结果大败亏输,命丧九泉。
【原文】
捭阖者,道之大化,说之变也;必豫审其变化。口者,心之门户也;心者,神之主也。志意、喜欲、思虑、智谋,此皆由门户出入,故关之捭阖,制之以出入。捭之者,开也、言也、阳也;阖之者,闭也、谋也、阴也。阴阳其和,终始其义。故言长生、安乐、富贵、尊荣、显名、爱好、财利、得意、喜欲为阳,曰“始”。故言死亡、忧患、贫贱、苦辱、弃损、亡利、失意、有害、刑戮、诛罚为阴,曰“终”。诸言法阳之类者,皆曰“始”,言善以始其事者;诸言法阴之类者,皆曰“终”,言恶以终为谋。
【解读】
本节讲“捭阖”要因情况而随时变化。战国时,楚人的游说之士陈轸离开楚国投奔了秦国,做了秦惠王的臣子。当时张仪也在秦国,他对秦惠王说:“陈轸身为臣子,竟然经常把秦国的国情透露给楚国,臣不愿和这种人同朝共事。希望大王能把他赶出朝廷。如果他说想要回楚国,那大王就把他杀掉,以免留下后患!”秦惠王不解,说:“陈轸又不是愚蠢的人,怎么敢和寡人明说要回楚国去呢?”虽然秦惠王这样说,但还是不放心,立即召来陈轸问:“寡人愿意尊重贤卿的意见,只要贤卿说出愿意前往的国家,寡人立即命人为贤卿准备车马。”谁曾想,陈轸毫不迟疑地回答说:“臣愿意回楚国。”秦惠王说:“张仪认为你一定会回楚国,而寡人也料到你将回楚国,再说你如果不去楚国,又能在哪儿安身呢?”陈轸说:“臣离开秦以后,一定特意回到楚国,一方面顺从大王和张仪的策略,而且可以表明臣以前是否和楚国有私下的勾结。微臣听过这样一个故事,是说有个楚国人娶了两个妻子,有人去调戏年纪较大的妻子,她就骂这人好色之徒;那个好色之徒又去挑逗年轻妻子时,年轻妻子却欣然接受。没多久,楚人死了,有客人问挑逗楚人妻子的好色之徒说:‘在这两个寡妇中,你会娶年纪大的还是那个年轻的呢?’好色之徒很干脆地回答说:‘我娶年纪大的。’客人问:‘年纪大的曾经骂过你,而年轻的那位却顺从你,你为什么反倒要娶年纪大的呢?’好色之徒颇有深意地说:‘当她们是别人妻子时,我希望她们能接受我的挑逗;但是一旦是我的妻子,我就喜欢当初拒绝我的那位。’现在楚王是位贤明的君王,而宰相昭阳也是位贤臣,我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,如果经常把国事泄露给楚王,就像故事中楚人娶的那个年轻的妻子,楚王此次必定不会收留臣,而昭阳也不会愿意跟臣同朝共事,如此就可明白臣以前是否和楚国有所私通了。”陈轸所讲故事中的那个楚国人,可谓随情况变化的典型。
【原文】
捭阖之道,以阴阳试之,故与阳言者依崇高;与阴言者依卑小。以下求小,以高求大。由此言之,无所不出,无所不入,无所不可。可以说人,可以说家,可以说国,可以说天下。为小无内,为大无外。益损、去就、倍反,皆以阴阳御其事。阳动而行,阴止而藏;阳动而出,阴随而入。阳还终始,阴极反阳。以阳动者,德相生也;以阴静者,形相成也。以阳求阴,苞以德也;以阴结阳,施以力也。阴阳相求,由捭阖也。此天地阴阳之道,而说人之法也,为万事之先,是谓“圆方之门户”。
【解读】
秦始皇年纪轻轻就在国相吕不韦的扶持下登上王位,这个时候,由于秦王尚幼,所以吕不韦大权独揽,权倾天下。公元前238年,秦王嬴政加冠礼,表示已经成年,开始亲政。但是嬴政仍然没有动吕不韦的迹象,他只是把另一比较小的势力——嫪毐除掉。嫪毐与吕不韦有牵涉,嬴政知道吕不韦根基稳固,如果操之过急,会小不忍则乱大谋。所以一直到第二年,嬴政完全掌握了局面后才谋定而后动,把吕不韦罢相。吕不韦罢相后迁居洛阳,结果其他六国接连不断地派出使者向吕不韦请安问好,宾客往来络绎不绝。再加上吕不韦本人也不加收敛,张扬无度,嬴政认为吕不韦势力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觑,就又让他迁往更为封闭偏远的蜀地。吕不韦知道嬴政这是想要他性命,只好在路上饮鸩而死。嬴政在没有把握除掉吕不韦之前,一直采取“阖”的手段,韬光养晦;后来时机成熟,就转化为“捭”,从而除掉吕不韦,开始自己掌权,正所谓“阳还终始,阴极反阳”。